創業者的近渴與遠水

中國有句老話:遠水不解近渴。望梅不能止渴,畫餅難以充饑。就像莊子《涸轍之鮒》里說的那樣,車轍中的鮒魚先要有斗升之水而活命,你跟它說弄西江之水來迎它,它哪里受得了,不等于送它去枯魚之肆嗎。所以,對于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你讓他去規劃人生,他才懶得鳥你。但是,若這人有點存糧,比如家里有些魚養著,便不去想著怎么去漁。這又出了大問題,魚吃光了怎么辦?出去撞大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種時候就必須得規劃一下遠水的問題了。
對于企業來說也是如此,企業在生存線掙扎時,老板為找錢找項目忙得昏頭轉向時,你跟他說定方向定戰略,他大概會說,跟我扯這些沒有的干什么,下月開不出工資公司就得關門大吉了,有扯咸淡的工夫弄兩個項目來是正經。這就是公司的活命哲學。
多大的規劃、大多的理想在生存面前都要低頭。我一直不太相信那些歷史上的底層出身的偉大人物一開始就有多大的雄心壯志。像陳勝這樣的底層人物小時候說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我很疑心是史家的杜撰。劉備發跡前不過是以販席織履為生計的貧寒子弟,雖然祖宗八輩是皇親,從小怎可能有天子之志。南朝宋朝開國皇帝劉裕出身不過賭徒無賴,當兵是為了飽腹;朱元璋是因為和尚當不下去才去當兵。很多開公司的草根老板,最初也不過是想改善一下自身的處境,未必一開始就有把公司做到什么程度的想法。如果趕上一個好的時機,就像股市趕上好的行情,趁勢發展起來了。有的眼界打開了,想法就來了;有的小富即安,得過且過。老板們的分水嶺就顯露出來了。當然,貴族出身的則不一樣,李淵起兵那就是直接奔著化家為國去的。項羽指著秦始皇的麾蓋說可取而代之也自有其貴族的底氣的。那些一開張背后就帶著雄厚資源公司自然跟草根公司不一樣,自然直接去搶占高地。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大勢,有人創業時趕著大勢了,近渴的問題解決了,依著慣性運轉,錯過了更上一層的時機。一則是日子還算安逸,年底一算賬總是賺錢,二則改變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過程,熟悉的業務形態、熟悉的行業,熟悉的組織架構,出了一些問題,總是在這個基礎上做一些縫縫補補,治標不治本。一旦大勢沒了,新的技術和新的業務形態帶來的競爭迫近了。這時候掰著手指頭一數,這才發現什么都沒有攢下來,只能一頭扎進惡性競爭的泥潭里茍延殘喘了。
所以企業在有點本錢的時候不去居安思危,不去定方向、定戰略,時機稍縱即逝,被一個浪打在后面,再要趕超,豈是容易的事?兵法云:軍爭為利,軍爭為危,取長利而棄小利,故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有時候公司舍不得丟下一些壇壇罐罐,有時候這山望著那山高,有時候迷失在路途,有時候又受到各種誘惑,沒有堅定方向,清晰路徑。雖有戰略也難以達成。有的老板有一種浪漫的詩人情懷?缮暇盘鞌堅,可下五洋捉鱉。腦門一怕,十年戰略,五年規劃就出來了,每年下來的指標嚇死人。銷售倒也好,死豬不怕開水燙,你下多少我接多少。反正都知道是老板在放衛星,滿足一下自己的虛弱心就行了,如此戰略還不如不要,何必庸人空自擾。
有人創業的時候趕上大勢不好,一頭扎進來了,原先的行業格局已基本趨于穩定,地盤都被別人瓜分光了,夾縫中求存活。想要用正常的方式去攻城略地太難了,就得兵行險招,以新的商業模式去撬動和打破市場格局。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大勢不好的時候,也是創業另一個好時機。這時候往往可以出其不意打破壁壘,重新洗牌,新入者可以迅速的進入。
人們說,商場如戰場?墒菓饒錾系能娛轮笓]員至少還有一份軍事地圖,根據情報可以了然敵、我、友的基本態勢。但商場中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者頭腦中連這么一份圖都沒有,整個行業的圖景和敵、我、友的坐標都找不到,如同沒有整個棋盤,便無從從全局落子。很多情形是在前端,為了一個個的項目殘酷的肉搏,在局部廝殺的昏天黑地,再也沒有剩勇走出去。